close
在這資訊爆炸的年代,我們很容易學習到別人的長處,複製別人的成功之道。
許多專家試圖教導在谷底的窮人們, 在M型社會你們不能再只過著拿死薪水的生活,或是做一天拿一天薪的日子,你們得過著躺下來都能持續不斷有收入的生活,如同富人就是躺著也在賺錢。最好像MICHAEL JACKSON 現在躺下,還有錢賺這樣子。
理念是件說說好玩的事,能實現的畢竟是少部份人。要改變所有窮人的思維都像富人的思維,那這世界上就沒有勞動者。而這世界上卻是需要許多在低階層服務的勞動者。(例如撿垃圾,整理市容,小販… ) 開發中國家裡通常勞力不值錢,但有M型社會出現,表示國家已進入開發中,有錢的人更有錢了,而社會的型態該要有所轉型,這樣才能讓在谷底的人生活。 因此勞力應該要被重新定位。讓勞力者也能享有他們應該得到的地位與價值。
美國出現的 慈悲的資本家,就是鼓吹 將所賺的錢與窮人分享,社會成就了這些資本家賺大錢(玩金融遊戲,或大賣其創新的商品賺足世界的錢),如何再由錢多得不得了的人將所得分給那些於谷底的人。
過去在共產主義的實驗下,我們知道最醜惡的人性就是見不得他人好; 利益均分下產生人不再自發性創造眾人利潤。
反而在資本主義下,少數的富人資本家反饋社會,了解金錢並非一切,唯有看見他人的需要,進而分享所得利潤,而得到內心最大的快樂。
顯然的,這還是少部份,大部份的富人還是希望拿著自已的財富好好用諸於自已啊,享受人生~
最近我思考,目前我就是只拿死薪水的人,我不工作,就沒有收入。想換另外跑道,可是目 前機會已不多。離開工作崗位馬上就有人要遞補。而我並非專業人才,是位隨時可被替換掉的。我在想該如何過著沒有工作但仍然持續有收入。( 投資是個好方法,但也要投資到會賺錢的產業。) 外面竄流的資金這麼多,都在等著錢賺錢。而真正在做事的人,服務人本的勞動,卻得過著清貧的生活。
終究得靠慈悲的資本家來幫忙變善嗎?? 老實說,面臨這樣的社會現象,就好比線打結,理也理不清。
M型社會該如何解,才能變成均富呢??
全站熱搜