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一部-心為什麼不平靜
1-1 打通內在的任督二脈
1-2 時時刻刻都有愛
第二部-請神明住在心中
2-1心中的神明
2-2謹言慎行也是瑜珈
2-3什麼叫做業
2-4自恆河來的祝福
2-5向內心朝聖的旅程
2-6瑜伽是另一種養生
2-7放下焦慮的心
每個人都希望自己能夠健康長壽,能有個幸福快樂的人生。但是假如我們不認識構成生命各個成分,你要怎麼讓它們調和地運作?
根據印度古代的養生醫學,也就是阿育吠陀(ayur-veda)的理論,每一期的生命,每個生命的過程,都是覺性的連續,是由四個部分結合而成的:身體、官能 、心意、心靈。唯有認識了這四個部分以及它們之間的相互關係,我們才算是真正了解生命的過程,我們才會了解,只有完整的整體才是健康,我們才能明白缺陷對健康的影響。要對治各項缺陷,我們就要先認識它們的成因。
這個時代所迫切需要的是加強大眾對「整體健康」的意識,目的是應用修證的原理來淨化心靈,防止「惱」病在心中生根,從而有效抑制生理的疾病,降低疾病的強度,縮短康復的期間。
什麼是奇跡?每件事都是奇跡,也沒有任何事是奇跡。簡單如陽光照射就是奇跡。簡單如水能降溫就是奇跡。簡單如眼睛能看就是奇跡。某個物種忽然進化,在短短幾代間就變得更優越,也是奇跡。但是也沒有任何事是真正的奇跡。神性之力就在你我之中,我們能用意志力把它召出來。放開自我,讓自己變成神的工具,讓神的能量來推動你。
(一) 疾病
第一種障礙是疾病,定義是構成身體的組織、各種分泌汁液、感官,有失調的現象。根據古代的印度醫學理論,身體有七大組織,例如骨骼、肌肉、血液、骨髓等。分泌汁液是荷爾蒙等。感官則包括心意。這些的失調就是疾病,是種障礙。
我見過很多人從老遠的地方飛來印度,就是為了見斯瓦米拉瑪一面,希望能得到一粒心靈的藥丸,吞下去就開悟了。有的人一走進來,斯瓦米拉瑪望一眼,就對身旁的克拉克醫生說,「幫他檢查一下心臟,調整他的身體姿勢,教他做放鬆練習,告訴他應該如何改進飲食的習慣。」
「什麼?斯瓦米,我是為了心靈的教誨而來。我只有一天的時間。」
「什麼心靈的教誨?你連坐都坐不直,還談什麼心靈教誨!」
拉丁言語說,「健康的心靈在健康的身體中。」所以說,疾病是第一種障礙。你想好好地修心,就先得把身體給調好。否則,就算你的心想要長時間打坐,身體卻坐不住。到時候還是要回頭來調身。
但是生理疾病應該只是種短期性的障礙。常有人告訴我,「我沒法靜坐,因為生病了。」這是什麼話?要是你真有心靜坐,有法門躺著也可以做。身體可能會受到什麼微生物的侵襲,我可從來沒聽過有心理的微生物疾病。有時候疾病算是種障礙,就是因為你用它作為不修行的藉口。還有時候你不斷對自己說:「我有病。」結果把生理的情形變成了心理的情形。你身體不調和是生理的情況,但是病好了你還在吞藥丸,你還拿著拐杖走路博人同情,這就成了心理不調和。不要讓身體的失調變成心理失調,要把二者分開。如果你讓身體失調成為心理失調,從而影響到你的情緒、心情、思維,那就讓疾病成為了長期性的障礙。
總而言之,疾病所以會成為障礙在於:(1)當你想要深入禪定,身體跟不上,沒法長時間端正坐著。(2)疾病變成了藉口,變成心理問題,導致意氣消沉和依賴心重。
(二) 延宕
拖延是第二種障礙。「我明天再做。」聽起來熟悉嗎?
心意懶散,也是種障礙。你說自己在靜坐的時候,心定不下來。那是你讓心跑掉的,是你讓自己的感官向外攀緣。你一整天當中,什麼時候控制了自己的心?你從來不把它向內拉,所以你的心永遠是在懶散的狀態,一直在空轉。你的感官是懶散的,你的言語是懶散的,它們都在空轉,什麼也沒成就,既沒有造福人群,也沒有給你自己造福。你回想一下,過去的二十四小時中,你的心念是不是在空轉?你為誰造福了?你成就了什麼?
拖延是懶散的養子。「啊,我明天再開始。我會找一天來開始。」「我最近遇到些問題,我要先處理處理。等我清閑一些了,就會比較有時間追尋心靈的成長。」這些話我聽過不知道多少次了,而且多半是出自那些生活比較富裕、不需要為生活而奔波的人。
有句諺語說:「逆境非逆境,幸運亦非幸運。」真正的逆境、真正的問題時刻,是你沒有把心放在憶念神的時刻。真正的幸運、最難得的幸運時刻,是你花在憶念神的時刻。
(三)猶疑
你的心像鐘擺一樣,一回兒想是如此,一回兒又想不是如此。猶疑有很多種,你可能懷疑自己在學的是不是真正瑜伽,懷疑自己有沒有跟對心靈導師,懷疑自己的能力,或者:「假如我可以不用工作就好了」,「假如我不是個家庭主婦、不用帶孩子就好了」,「我好像沒什麼進步」,等等。這些想法會讓你的心念來回搖蕩,自然定不下來。
(四) 疏忽
疏忽是很難克服的障礙之一。疏忽的反面是用心,時時用心,時時重覆地把同一件事放在心上,不停地把它印在心上。例如你應該時刻重覆一些真理的句子,不斷地用這些句子提醒自己。不用心就是疏忽,疏於把正確的念頭印在心上。
疏忽也會讓你無法得到修行人應該具備的六種法寶。這六種法寶是得到徹底解脫的前題條件,它們是:平靜、自制、退伏(不受世俗的引誘)、忍辱(能忍受心頭上、身體上、環境上不如意之事)、信奉(包括崇敬心、謙卑心)、無沖(調和沖突,製造和諧)。你怎麼化解沖突?先從自己內在做起,才能化解外在的沖突。你能把自己內心的種種沖突都化解了,內心和諧了,你自然就有能力解決外在的爭端。如果你不能把和諧帶給周圍的人,這代表你自己內心還有沒化解的沖突,上師可以從這一點來觀察弟子的功夫到不到家,你也可以用來檢驗自己。得不到這六種法寶就是疏忽。
你該做的沒做到也是疏忽。例如我們應該避免傷人,卻不經意地使用尖刻言語傷人。又例如應該誠實,篤行自己的信念,卻常常言行不由衷。
(五) 怠惰
疏忽的好朋友是怠惰。如果你想要成就什麼事,怠惰會是你最難克服的敵人。例如身體沉重、肥胖、行動遲緩,通常都是怠惰的表現。不要讓怠惰變成習慣。你可以為自己做個測驗,明天早上一醒來就即刻起床,不要賴床。看看你的意志有多堅強,看看你能否克服怠惰。這是你一定要克服的心理。
(六) 放任
放任就是毫無節制地追逐感官之樂,還時刻思念之,無法把心念從欲望轉移開來。結果雖然你沒有在做性事,可是你的心還在性事上面。你不在吃東西,可是你的心還在不停地吃,因為你縱容自己的心去追逐欲望。這剛剛和上面提到的六法寶之一的退伏是相反的。你要知道,欲望是不可能用追逐欲望來滿足的,這就像是往火上加油,只會讓火勢更猛。我們常常對自己說,「我把目標定在這裡,到了就夠了。」可是等你達到了目標,欲望會說,「來吧,再加多一點就好。」不能夠把心念從世俗的欲望中抽回來就會妨礙你靜坐。不論你求的是名、是色、是財,乃至是求空,心念都會像星火似地不停冒出來、消逝,那你當然不能定下來。
(七) 邪見
邪見是由猶疑而生,但是比猶疑更進一層。因為有邪見之人沒有懷疑,他是確信以不實的為實。例如我們應該有的正見是:死亡不存在,因為本我是不朽的。肉身的腐朽只是物理和化學的自然現象,我們的靈是不會隨著肉身消失的。可是很多人在這裡就錯亂了,誤認為有死亡這件事,也因此心生畏懼。這種錯亂的邪見就是障礙。
(八) 不堅定
因為前七種障礙,所以修行之人沒法立定腳跟,不能百尺竿頭更進一步。譬如你在打坐的時候,不能全心全意去坐,「咦,怎麼什麼感覺都沒有?」或者心意不定,「我實在沒有時間。嗯,今天姑且坐五分鐘好了。」有這種心態是絕對不可能進步的。當你在做心靈修行的時候,一定要用虔誠、恭敬、信任的心態去做。
(九) 退轉
即使你功夫做到某個程度,但是也有可能會退步。不能夠保持是第九種障礙。功夫的成就有很多層次,每一層是一個境地,是一種「地」。如果你不能夠一直保持在某種地,就不能算是「到地」。譬如說你打起坐來有個幾分鐘相對清靜的經驗,那個不能算到地。你要能一直保持在那個心境中,行住坐臥都不變,言語是發自那裡,人際關係是在那裡得到安頓,疑惑是在那裡得到解決,那才算到地。而這個地就成了你的正常狀態,然後你才可以從那裡登上下一個高地。
很多人讀到這裡,不免會說:「這太難了!有沒有簡單一點的呢?」根據《瑜伽經》,要克服這些障礙,最簡單的方法是得到神的感應。那怎麼才能得到感應?經文說,你要長時間去修持自己的咒語或是誦禱。如果你能夠有恒地持咒,有恒地誦禱,綿綿不絕地將它印在自己的心識中,到了其它一切念頭都不生的地步,你的咒語、誦導就是你,它就是你的正常狀態,你就是它。此時,你不用再去求感應,因為你已經得了感應。
其實,所有其它的功夫,都是在幫你打通身心的淤塞,你先要打通自己,才能領受感應。不幸的是,一般人覺得這個與神感應的觀念難以接受,他們說:「我們以為瑜伽是一種科學,為什麼要牽扯到神呢?」這是一個很嚴重的問題。你要明白,瑜伽之道是在融合對立、結合分化。如果在你的觀念中,神是和你分開的另一個個體,你是你,神是遠在天邊某處,那你就不容易接受有所謂的感應這回事。
瑜伽要你經常思索「吾即是梵」(aham brahma asmi)這句名言。當你說:「我就是梵,我就是那綿延無垠的『一』,是那個『一』之中的波。波和整個海洋都是一體的,所以此刻在講話的這個就是神。」,你就是在講第一手的經驗。
那麼,這樣的神,給你的是什麼樣的感應?這要你自己去體味,也只有靠你自己才能體味到。
幸福瑜珈作者:韋達.帕若堤出版日期:2010 年11 月 26 日 |
五種隨從癥兆
伴隨上述九種障礙而來的,有五種癥狀。
(一) 苦
什麼是苦?我們都經驗過苦,也自以為能認得出苦。苦有幾種,但是最根本的苦是什麼?有求皆苦。苦的根本就是欲望,也可以說欲望即是苦。苦是種畸形的心念,是心念被欲望打亂,被欲望搞得不寧,所生出來的。
(二) 挫折
苦的結果就是第二種癥狀:挫折、絕望、心情惡劣、情緒起伏不穩定。我們經常見到這種人,他們心情惡劣,面無笑容,充滿挫折感,原因是有欲望不得滿足。
(三) 身體不安定
因為心理的挫折,所以引起第三項癥狀:身子不能安定下來,不是手在動,就是腿在抖,總是要動,而且多半是無意識的。如果心受到攪動,身體就沒法靜止。有的人即使經年累月地做哈達瑜伽,做瑜伽的體位運動,一要他打坐,身子就會往這邊動、往那邊動。要他坐三十分鐘,乃至十五分鐘,都坐不住,因為他心中有許多沒有紓解的痛苦和挫折,在不停地驅動、干擾著身體。
(四) 不自主地吸氣,以及(五)不自主地呼氣
身體的問題導致了不由自主的呼吸狀態。心頭有困擾的人,呼吸也是呈現困擾狀態的,他會有不由自主地嘆氣、倒抽一口氣、急促地呼吸、呼吸短而淺、呼吸不規則等等現象。這表示他和自己的呼吸分家了。有人來到我面前說:「讓我告訴你,我近來有太多不如意的事。」他根本不用說,從他呼吸的狀態就可以看出來了。
心念完全平靜的人,在打坐的時候,他的呼吸是非常平緩、深沉有規律而且完全無聲的。這才是正確的呼吸,是你要學習的呼吸方式。有的人一坐起來,剛開始的二口氣還很平順,接著就喘一大口氣,然後呼吸變得不規則起來。他們想控制呼吸,可是做不到,就來問我有什麼特殊技巧。什麼技巧?最好的技巧是心要能平,氣自然就和了。怎麼做到平心靜氣?日常能夠克服前面談的九種障礙,心就會平靜,然後你的呼吸自然會變得流暢,連你的人生也會變得暢順。
這五種癥狀都是由分神而起,分神就是沒有綿密地照顧好自己心念的結果。有時候,即使是有成就的人,一個疏失,就會產生非常深遠的後果。有個故事,河邊有二個人。一個是婆羅門階級的人,他終身茹素遵守不殺生的戒律,是位神學家,修持很深,心念清凈,此時在河邊打坐。另一個則是漁夫,以打殺漁獲為生。忽然河水暴漲,把二人沖走了。在水淹上來的時候,那位婆羅門睜開眼看見了漁夫,他的最後一念是:「唉,此人殺生,造這麼多孽,多可怕,真是無可救藥!」那漁夫在遇溺之際看見了婆羅門,他的最後一念是:「噢,多麼虔誠的人啊!他靜坐的樣子多麼平和、多麼莊嚴,我希望也能像他一樣。」他們二人帶著這樣的念頭而亡。據說在下一世,那婆羅門神學家投胎成為漁夫,漁夫反而成為婆羅門階級的修行人。所以,小心你動的是什麼念!
幸福瑜珈作者:韋達.帕若堤出版日期:2010 年11 月 26 日 |
多考慮別人的觀點
絕大多數人的人生是一球巨大的、糾纏在一起的線團,到處都打了結。他拉起一條線頭,想把它解開,可是這頭還沒解開,另一頭又起了個結。縱使他從一生下來就開始解結,到死都解不完。你應該要留心的是,最初你怎麼把自己給綁起來的,你是怎麼為自己設下這麼多限制的。最鮮明的例子就是我們今天的教育制度。學校的死板教育方式,訓練要我們遵守一定的思考模式才能過關、才能出人頭地,因此我們心中容不下任何空間,無法用不同的角度看事情,不能從別人的立場來設想。換言之,我們的想法都被定了型。
所謂的專業訓練,教人用某種特別的方式來看人生百態,就更是成為控制我們日常生活的韁繩。這些專業人士下了班還把工作帶回家,問題是他把工作的情緒也帶回家。所以,教師就從教師的觀點來看所有的事,他回到家中依然擺出老師的臉孔,用上課的口吻對自己的妻子和兒女說話。對他而言,只有教師的觀點才是唯一正確的觀點,你們大家最好都聽他的。律師也一樣,他們被訓練成只能從法律的觀點來看問題,碰上什麼事情總是先考慮負面因素,連個人私生活的事情都不例外。醫師、銀行家、生意人、心理咨詢師,個個如此。假如碰上了先生是律師而太太是醫師的,他們會很難溝通,彼此的專業訓練就成了難以擺脫的拘束。
我以前讀過一個報導,說有位俄國的科學家,他的專才是能從頭骨把人的臉孔重新塑造出來,相似率非常高。他說他常常利用搭乘公共交通工具的時候,觀察周圍的人的頭骨和面容的關係。他是如此地投入工作,以致於在看活生生的人的時候,看到的盡是頭骨的結構和形狀。我真懷疑,在他眼中自己的妻子和兒女是什麼模樣的。
我很慶幸自己從來沒有進過學校,我可以用自己的方式來思索事情。別人進學校學習當醫生、律師、工程師,我自己只學會一件本事,就是學會怎麼去使用心。這個本事在學校學不教。只有在心念完全擺脫了任何束縛、擺脫了任何設定,只有當你不再堅持只有某一種觀點才是正確的,只有當所有的觀點都是你的觀點,你才能學會怎麼去使用心。
「我是年輕人,他是老人,我們的觀念絕對不同。」你有一天也會變老的,到時你的觀念會改變嗎?到時會不會和你今天的觀念有沖突呢?何以見得你這種年輕人的觀念是唯一正確的觀念?你會經歷青年和老年二種人生的階段,為什麼只肯接受一種觀點呢?不要固執己見,不要落入成見,不要受片面的觀點所拘束,才是真有見地。
再舉一個例子,同樣一個名詞,因為觀點不同會有完全相反的意義。在美國,你要稱讚某人,可以說:「你真是聰明如貓頭鷹。」在印度,你要責罵兒子,會說:「你蠢得像貓頭鷹!」美國人認為貓頭鷹聰明,因為別的生物不能夜視,唯獨貓頭鷹能在夜間看得清清楚楚。印度人說貓頭鷹蠢,因為它在光天化日之下居然也看不清楚。貓頭鷹究竟是聰明還是蠢?在美國,如果你稱呼隔壁的女士是隻「母牛」,明天你可能就收到律師信,警告你侮辱了他的當事人。在印度,你到鄰居家裡做客,見到人家的天真可愛的女兒,對主人說:「令千金真是像一頭完美的母牛。」你鄰居會覺得十分得意。母牛在印度是神聖有如母親的生物,當我的親生母親不再哺乳我了,我是從牛身上獲得奶水。母牛是溫順、慷慨施捨、純潔的象征。
我們都聽過盲人摸象的故事,我們自己就像其中的一名盲者,認為大象就只是我摸到那個部位的樣子,而不知道整個大象的全貌。如果你只從一條窄縫中去看世界,你的眼光就有限,你會認為與你不同的看法、別人的立場,都是沒有道理的。你能走出自己的局限,站在別人的立場、用不同的觀點來看世界,就是在打通心靈的淤塞。
留言列表